骨科骨水泥是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主要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假体、填充骨缺损腔隙、骨折治疗中起支撑固定作用,填充人工关节与骨组织之间的空隙,减少磨损、分散应力,增强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
骨水泥钉的主要用途有:
1、修复骨折:可用骨水泥填充、固定骨折部位。
2.骨科手术:在骨科手术中,使用骨水泥来修复和重建关节面。
3、骨缺损修复:骨水泥可以填充骨缺损,促进骨组织再生。
理想情况下,骨水泥应具备以下特性:(1)足够的可注射性、可编程特性、内聚力和射线不透性,以实现最佳操作性能;(2)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便立即加固;(3)足够的孔隙率,以允许液体循环、细胞迁移和新骨长入;(4)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以促进新骨形成;(5)适度的生物降解性,以使骨水泥材料的吸收与新骨形成相匹配;(6)高效的药物输送能力。


20 世纪 70 年代,骨水泥被用于联合的骨水泥可用于假体固定,也可作为骨科、牙科等的组织填充和修复材料。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骨水泥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磷酸钙骨水泥和硫酸钙骨水泥。目前常用的骨水泥品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磷酸钙骨水泥和硫酸钙骨水泥,其中以PMMA骨水泥和磷酸钙骨水泥最为常用。然而,硫酸钙骨水泥生物活性较差,不能在硫酸钙移植物与骨组织之间形成化学键,且会迅速降解。硫酸钙骨水泥植入体内六周后即可完全吸收,这种快速降解与骨形成过程不匹配,因此与磷酸钙骨水泥相比,硫酸钙骨水泥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相对有限。PMMA骨水泥是由液态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动态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两种组分混合而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其单体残留量低,耐疲劳及应力开裂性低,并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和可塑性,可诱导新骨形成,降低骨折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粉剂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液体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


PMMA骨水泥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可塑性,且固化速度快,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并进行康复活动。其形状可塑性优异,操作者可在骨水泥固化前进行任意塑性变形。该材料安全性能好,在体内成型后不会被人体降解或吸收。化学结构稳定,力学性能得到认可。
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填充过程中偶尔会导致骨髓腔内压力过高,导致脂肪滴进入血管造成栓塞。与人体骨骼不同,人工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仍可能出现松动。PMMA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可能对周围组织或细胞造成损伤。构成骨水泥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等等。
骨水泥中的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使用前应进行过敏测试,避免过敏反应。骨水泥的不良反应包括骨水泥过敏反应、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及移位。骨水泥渗漏可能引起组织炎症和毒性反应,甚至可能损伤神经和血管,引发并发症。骨水泥固定效果可靠,使用寿命可达十年以上,甚至二十年以上。
骨水泥手术是典型的微创手术,学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凝固前流动性好,能轻易通过穿刺针进入椎体,然后沿着椎体内部疏松的骨折裂隙扩散;骨水泥约10分钟即可凝固,黏合于骨骼内部的裂隙,坚硬的骨水泥能在骨骼内部起到支撑作用,使椎体更加坚固。整个治疗过程仅需20-30分钟。

为了避免骨水泥注射后发生扩散,目前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椎体成形术。它在患者背部做一个小切口,在X射线监视下用特制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椎体,建立工作通道。然后插入球囊使压缩的骨折椎体塑形,再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恢复骨折椎体的外观。通过球囊扩张使椎体内的松质骨压实,形成一道屏障,防止骨水泥渗漏,同时降低骨水泥注射时的压力,从而大大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它可以减少与骨折卧床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骨质丢失而形成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


若进行PKP手术,患者一般应在术后2小时内卧床休息,并能枢轴翻身。在此期间,如有任何异常感觉或疼痛持续加剧,应及时告知医生。

笔记:
①避免腰部大幅度旋转、弯腰活动;
②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
③避免负重或弯腰捡拾地上的物品;
④避免坐在矮凳上;
⑤预防跌倒及骨折复发。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