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让检查变得专业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肌肉骨骼损伤的25%,其中外侧副韧带(LCL)损伤最为常见。病情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反复扭伤,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踝关节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损伤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技巧,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解剖学

前距腓韧带(ATFL):扁平,与侧囊融合,始于腓骨前部,止于距骨体前部。

跟腓韧带(CFL):条索状,起于外踝远端前缘,止于跟骨。

后距腓韧带 (PTFL):起源于外踝内侧表面,终止于内侧距骨后方。

单独的 ATFL 伤害占伤害总数的 80% 左右,而 ATFL 与 CFL 伤害相结合则占伤害总数的 20% 左右。

1
11
12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示意图及解剖图

二、损伤机制

旋后损伤: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内翻损伤:跟腓韧带

2

三、损伤分级

Ⅰ级:韧带拉伤,未见肉眼可见的韧带断裂,很少出现肿胀或压痛,也没有功能丧失的迹象;

Ⅱ度:韧带部分肉眼可见断裂,有中度疼痛、肿胀、压痛,关节功能轻微受损;

III级:韧带完全撕裂,失去完整性,伴有明显肿胀、出血和压痛,伴有功能明显丧失,出现关节不稳定的表现。

IV.临床检查 前抽屉试验

3
4

患者坐下,膝盖弯曲,小腿末端悬垂,检查者用一只手握住胫骨,用另一只手将脚向前推至脚跟后方。

或者,让患者仰卧或坐下,膝盖弯曲 60 至 90 度,脚跟固定在地面上,检查者对胫骨远端施加后压。

阳性预测前距腓韧带断裂。

反转压力测试

5

将近端踝关节固定,并对远端踝关节施加内翻应力以评估距骨倾斜角。

6

与对侧相比,>5°为可疑阳性,>10°为阳性;或单侧>15°为阳性。

跟腓韧带断裂的阳性预测指标。

影像学检查

7

常见踝关节运动损伤的X光检查

8

X 光检查结果为阴性,但 MRI 显示前距腓韧带和跟腓韧带撕裂

优点:首选X线检查,经济简便;通过判断距骨倾斜度来判断损伤程度。缺点:对软组织显示不佳,尤其是对维持关节稳定性重要的韧带结构。

磁共振成像

9

图1 20°斜位显示距腓前韧带(ATFL)最佳;图2 ATFL扫描方位线

10

不同类型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图像显示:(A)距腓前韧带增厚、水肿;(B)距腓前韧带撕裂;(C)距腓前韧带断裂;(D)距腓前韧带损伤伴撕脱性骨折。

011

图3 -15°斜位示跟腓韧带(CFI)最佳;

图4. CFL扫描方位角

012

跟腓韧带急性完全撕裂

013

图5:冠状面显示最佳的距腓后韧带(PTFL);

图6 PTFL扫描方位角

14

距腓后韧带部分撕裂

诊断分级:

I级:无损坏;

Ⅱ级:韧带挫伤,纹理连续性良好,韧带增粗,回声降低,周围组织水肿;

Ⅲ级:韧带形态不完整,纹理连续性变薄或部分中断,韧带增厚,信号增强;

Ⅳ级: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可伴有撕脱性骨折、韧带增厚、局部或弥漫性信号增高。

优点: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观察韧带损伤类型;可显示软骨损伤、骨挫伤、复合性损伤的整体情况。

缺点:不能准确判断骨折及关节软骨损伤是否中断;由于踝关节韧带的复杂性,检查效率不高;费用昂贵,耗时长。

高频超声波

15

图1a:距腓前韧带损伤,部分撕裂;图1b: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断端增厚,前外侧间隙见大量积液。

16

图2a:跟腓韧带损伤,部分撕裂;图2b:跟腓韧带损伤,完全断裂

17

图3a:正常前距腓韧带:超声图像显示倒三角形均匀低回声结构;图3b:正常跟腓韧带:超声图像上显示中等回声和致密的丝状结构

18

图4a:超声图像上距腓前韧带部分撕裂;图4b:超声图像上跟腓韧带完全撕裂

诊断分级:

挫伤:声像图显示韧带结构完整,增厚肿胀;部分撕裂:韧带肿胀,部分纤维持续性断裂,或纤维局部变细。动态扫描显示韧带张力明显减弱,在外翻或内翻时韧带变薄增多,弹性减弱。

完全撕裂:韧带完全、持续性中断,远端分离,动态扫描提示无韧带张力,撕裂加剧,在外翻或内翻时,韧带移至另一端,无弹性,关节松弛。

 优点:成本低、操作简便、无创;清晰显示皮下组织各层细微结构,有利于观察肌肉骨骼组织病变。可任意切面检查,按韧带带方向追踪韧带全过程,明确韧带损伤部位,动态观察韧带张力及形态变化。

缺点:软组织分辨率较MRI较低;依赖专业技术操作。

关节镜检查

19

优点:可直接观察外踝及后足的结构(如距骨下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等),评估韧带的完整性,帮助术者确定手术方案。

缺点:侵入性强,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神经损伤、感染等。通常被认为是诊断韧带损伤的金标准,目前多用于韧带损伤的治疗。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