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骨折创伤处理原则

骨折后,骨骼及周围组织均受到损伤,根据损伤程度,治疗原则及方法亦有所不同。所有骨折治疗前,必须先确定损伤程度。

 

软组织损伤

一、分类
闭合性骨折
软组织损伤按轻度至重度分级,通常采用 Tscherne 方法(图 1)
0级损伤:轻微软组织损伤
1级损伤:骨折部位软组织表面擦伤或挫伤
2级损伤:严重肌肉挫伤或污染皮肤挫伤或两者兼有
3级损伤:严重软组织损伤,伴有严重移位、挤压、筋膜间隔综合征或血管损伤

一个

图1:Tscherne分类

开放性骨折
由于骨折与外界有沟通性,软组织损伤程度与肢体在创伤过程中所承受的能量大小有关,通常采用Gustilo分类(图2)

b

图2:Gustilo分类

类型 I:干净的伤口长度<1cm,肌肉损伤较小,无明显骨膜剥脱;类型 II:伤口长度>1cm,无明显软组织损伤、皮瓣形成或撕脱伤
III 型:伤口范围包括皮肤、肌肉、骨膜和骨骼,创伤更为广泛,包括特殊类型的枪伤和农场伤
IIIa 型:广泛污染和/或存在深部软组织病变,软组织充分覆盖骨骼和神经血管结构
IIIb型:软组织损伤广泛,治疗过程中需进行旋转性或游离性肌肉转移以达到覆盖
IIIc 型: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损伤,需要手动修复 Gustilo 分类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糟,修复期间会注意到损伤等级的变化。

二、伤病管理
伤口愈合需要氧合、细胞机制激活以及清除伤口中受污染和坏死的组织。愈合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凝固期(几分钟);炎症期(几小时);肉芽组织形成期(以天为单位);疤痕组织形成期(几周)。

治疗分期

急性期:伤口冲洗、清创、骨重建和运动范围恢复
(1)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及相关神经血管损伤
(2)手术室内用大量等渗液进行脉动冲洗,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
(3)每24~48小时清创一次,清除伤口内所有异物及坏死组织,直至伤口能闭合或完全覆盖为止。(4)适当延长开放性伤口,充分暴露深部组织,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清创。
(5)将游离骨折端牵拉至伤口内,取出小块失活皮质,检查并清理骨髓腔
重建:处理创伤后遗症(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感染)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退化

伤口闭合和覆盖类型
早期缝合或覆盖伤口(3~5天)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一期缝合
(2)延迟关闭
(3)二次闭合
(4)中厚皮瓣移植
(5)随意皮瓣(邻指皮瓣)
(6)带血管蒂皮瓣(腓肠肌皮瓣)
(7)游离皮瓣(图3)

c

图3:免费移植通常提供部分视图

骨损伤

一、断裂线方向
横向:由张力引起的横向骨折的负荷模式
斜向:斜向裂缝的压力载荷模式
螺旋:螺旋骨折导致的扭转骨折的载荷模式
二、骨折
根据骨折、骨折类型等分类(图4)
粉碎性骨折是指有 3 个或更多活骨碎片的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
病理性骨折 骨折线 骨折发生在先前疾病导致的骨质退化区域,包括:原发性骨肿瘤、骨转移、骨质疏松症、代谢性骨病等
不完全骨折不会断裂成单独的骨块
分段式骨折,包括远端、中段和近端骨折碎片。中段骨折通常因高能量损伤而受血供影响,导致软组织与骨骼分离,从而影响骨骼愈合。
伴有骨缺损的骨折、有骨碎片的开放性骨折、或需要清除的创伤性非活动性骨折、或导致骨缺损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蝴蝶骨碎片骨折与节段性骨折类似,因为它们不涉及骨的整个横截面,通常是弯曲暴力的结果。
应力性骨折是由重复负荷引起的,常发生在跟骨和胫骨。
当肌腱或韧带拉伸时,撕脱性骨折会导致骨插入点骨折。
压缩性骨折是骨碎片被挤压的骨折,通常是由于轴向负荷。

d

图4:骨折分类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年龄、代谢性骨病、基础疾病、功能水平、营养状况、神经功能、血管损伤、激素、生长因子、软组织囊健康状况、不育程度(开放性骨折)、吸烟、用药、局部病理、创伤能量水平、骨类型、骨缺损程度、机械因素、软组织与骨的附着程度、稳定性、解剖结构、创伤能量水平、骨缺损程度。

四、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低能量损伤或因全身或局部因素无法手术的患者。

复位:沿肢体长轴牵引,骨折分离。
再次对骨折两端进行支具固定:通过外固定装置对复位后的骨质进行固定,包括三点固定技术。
管状骨持续加压固定技术牵引:一种复位方式,包括皮牵引、骨牵引。
手术治疗
(1)外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创伤、骨折伴有感染(图5)

e

图5:外固定手术

(2)内固定适用于其他类型骨折,遵循AO原则(表1)

f

表 1:AO 在骨折治疗中的演变
骨折块间需要加压固定,包括静态加压(加压螺钉)、动态加压(非锁定髓内钉)、夹板固定(在内部物体和骨骼之间滑动)和桥接固定(跨越粉碎区域的内部材料)
(4)间接还原:
牵引技术是在骨折粉碎区实施,通过软组织的张力使骨折块复位,牵引力来源于股骨牵引装置、外固定器、AO关节张力器或椎板打开器。

五、分期治疗
根据骨折愈合的生化过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表2)。同时,结合生化过程,将骨折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促进生化过程的完成和骨折的愈合(图6)。

克

表 2:骨折愈合的生命历程

h

图6:小鼠骨折愈合示意图

炎症期
骨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出血形成血肿,骨折端形成纤维血管组织,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开始增生。
停机时间
最初的骨痂反应发生在2周内,先形成软骨骨架,然后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骨痂,所有具体形式的骨折愈合都与治疗方式有关。
重建
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编织骨被板层骨替代,髓腔再通,标志着骨折修复的完成。

并发症
骨折延迟愈合主要表现为骨折未能在预期的时间内愈合,但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延迟愈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关。
不愈合表现为骨折无临床或放射学愈合证据,主要表现为:
(1)因无血管化、缺乏生物愈合能力而导致的萎缩性骨不连,典型表现为骨断端狭窄、无血管,治疗过程中需要刺激局部生物活性(骨移植或骨皮质切除、骨转运)。
(2)增生性骨不连具有移行的血管化和生物学能力,但缺乏机械稳定性,典型表现为骨折断端过度生长,治疗需增加机械稳定性(接骨板、螺钉固定)。
(3)营养不良性骨不连,血运充足,但几乎无骨痂形成,因骨折断端移位复位不足,需重新行骨折复位。
(4)对于合并慢性感染的感染性骨不连,治疗应首先去除感染灶,然后促进骨折愈合。骨感染性骨髓炎是骨与骨的感染性疾病,可由开放性伤口直接感染,也可由血源性途径的病原体感染引起,治疗前需明确感染的微生物及病原体。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特征是疼痛、感觉过敏、肢体过敏、局部血流不规则、出汗和水肿,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异常。该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创伤和手术后,且早期发现和治疗较早,必要时可进行交感神经阻滞。
• 异位骨化(HO)在创伤或手术后很常见,在肘部、臀部和大腿更常见,口服双膦酸盐可以在症状出现后抑制骨矿化。
• 骨周腔内的压力增加到一定水平,损害内部灌注。
• 神经血管损伤因解剖位置不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的原因也不同。
• 缺血性坏死发生在供血不足的部位,具体见损伤部位及解剖位置等,并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