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桡骨茎突处腕背鞘处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引起的疼痛和肿胀的无菌性炎症。拇指伸展和腕屈曲时症状加重。该病由瑞士外科医生de Quervain于1895年首次报道,因此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de Quervain病。
该病多发于腕部及掌侧手指活动频繁的人群,又称“妈妈手”、“游戏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该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该病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下面将从解剖结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为您简单介绍!
一、解剖学
桡骨茎突处有一狭浅的沟,被腕背韧带覆盖,该韧带形成纤维状骨性鞘。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穿过此鞘并以一定角度折叠,分别止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和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图1)。肌腱滑动时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尤其在腕关节尺偏或拇指活动时,折叠角度增大,使肌腱与鞘壁的摩擦力增大。滑膜在长期反复慢性刺激后,出现水肿、增生等炎症改变,使肌腱及鞘壁增厚、粘连或变窄,出现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表现。
图1 桡骨茎突解剖图
二、临床诊断
1.病史多见于中年人、体力操作者,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症状可突然出现。
2.体征: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可放射至手部及前臂,拇指无力,拇指伸展受限,拇指伸展及腕部尺偏时症状加重;桡骨茎突处可触及结节,形似骨性隆起,压痛明显。
3.Finkelstein试验(即握拳尺偏试验)阳性(如图2所示),拇指屈曲握于掌心,腕关节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加剧。
4.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X线或彩超检查,明确有无骨质异常或滑膜炎。《茎突狭窄性桡骨腱鞘炎多学科治疗指南》提示:诊断时需结合其他体格检查,以鉴别骨关节炎、桡神经浅支疾病及前臂交叉综合征。
三、治疗
保守治疗:局部制动治疗:早期患者可使用外固定支具固定患肢,以减少局部活动,减轻肌腱在腱鞘内的摩擦,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制动并不一定能保证患肢固定到位,长时间制动可能导致长期运动僵硬。虽然临床实践中经验性地应用了制动辅助的其他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局部封闭疗法:局部封闭疗法作为临床首选的保守疗法,是指在局部疼痛部位进行鞘内注射,达到局部消炎的目的。封闭疗法可以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关节鞘囊、神经干等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消肿止痛、缓解痉挛,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发挥最大的作用。该疗法主要包括曲安奈德和盐酸利多卡因,也可使用玻璃酸钠注射。但激素类药物可能存在注射后疼痛、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局部皮下组织萎缩、症状性桡神经损伤、血糖升高等并发症。主要禁忌症是激素过敏、孕妇及哺乳期患者。透明质酸钠可能更安全,可以防止肌腱周围粘连的瘢痕形成,促进肌腱愈合。闭塞疗法临床效果明显,但有因局部注射不当而导致手指坏死的临床报道(图3)。
图3 部分咬合导致食指指尖坏死:A.手部皮肤斑片状,B、C.食指中节咬合较远,指尖坏死
闭塞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注意事项:1)定位准确,注射药物前必须拔出注射器,确保注射针不刺入血管;2)适当固定患肢,避免过早用力;3)激素闭塞注射后,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甚至疼痛加剧,一般2~3天消失,若出现手指疼痛、苍白,应迅速给予解痉、抗凝治疗,有条件者应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必要时应尽早进行血管探查,以免延误病情;4)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激素禁忌症,不宜采用局部闭塞治疗。
冲击波:是一种保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能量产生于体外,作用于体内深层靶区,且不损伤周围组织。它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疏通堵塞的毛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粘连等作用。但其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中起步较晚,研究报道较少,仍需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以推动其在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小针灸治疗是介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封闭松解方法,通过局部病灶的疏通、剥离,松解粘连,更有效地解除血管神经束的卡压,并通过针灸的良性刺激,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中医: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畴,病本在虚,在标。由于腕关节长期活动,劳损过度,致使局部气血亏虚,故称本虚;由于局部气血亏虚,筋脉失濡养,滑滞不通,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加重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气血瘀滞加重,局部痉挛加重,故临床发现活动性腕关节及第一掌指关节疼痛加剧,为标。临床发现艾灸疗法、按摩疗法、中药外治法及针灸治疗均有一定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桡骨背侧腕韧带切开及有限切除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复发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经多次局部闭塞等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者。尤其对狭窄性晚期腱鞘炎患者,可缓解剧烈顽固性疼痛。
直接开放手术:常规手术方法是直接在压痛处做切口,暴露第一背部肌隔,切开增厚的腱鞘,释放腱鞘,使肌腱在腱鞘内自由滑动。直接开放手术操作快捷,但存在感染等一系列手术风险,且由于术中直接移除背部支撑带,可能会发生肌腱脱位、桡神经及静脉损伤等。
第一伸肌隔松解术:该手术方法不切断增厚的腱鞘,而是切除位于第一伸肌隔内的腱鞘囊肿,或切开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之间的隔膜,释放第一背伸肌隔。该方法与直接开放手术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切开伸肌支撑带后,释放腱鞘,并切除腱鞘,而不是切开增厚的腱鞘。虽然该方法可能存在肌腱半脱位,但可以保护第一背伸肌隔,并且比直接切除腱鞘对肌腱稳定性的长期疗效更高。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是由于没有切除增厚的腱鞘,而增厚的腱鞘仍可能有炎症、水肿,与肌腱发生摩擦,导致病情复发。
关节镜下骨纤维管道扩张术:关节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切开伸肌支撑带,不会发生肌腱脱位。但目前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关节镜手术费用昂贵、耗时长,相对于直接开放手术的优势不够明显,因此关节镜治疗一般不被广大医生和患者选择。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