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远程同步多中心5G机器人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在五地顺利完成。

“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手术,数字化带来的精准度和准确性真的让我印象深刻。”43岁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次仁伦珠说道。6月5日上午11点40分,伦珠完成了自己的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他回顾了自己此前已完成的三四百例手术,坦言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够有效解决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面临的视野不清、操作不稳定等问题,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远程同步1
6月5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先龙教授团队牵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糖尿病专科医院、衢州邦尔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五地同步开展远程同步多中心5G机器人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张长青教授、张先龙教授、王琪教授、沈浩教授参与了手术的远程指导。

 远程同步2

当日上午10点30分,在远程技术的辅助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糖尿病专科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机器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准确率也往往在85%左右,而培养一名外科医生独立完成此类手术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机器人手术的出现,为骨科手术带来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不仅大大缩短了医生的培训周期,更帮助医生实现手术的标准化、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快的康复和更小的创伤,手术准确率接近100%。截至中午12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的监控画面显示,在全国各地远程进行的五台关节置换手术均已顺利完成。

远程同步3

精准定位、微创技术、个性化设计——第六医院骨科张先龙教授强调,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领域相比传统手术有着显著优势。基于3D建模,医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患者髋臼假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定位、角度、尺寸、骨覆盖等数据,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模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能够突破自身认知的局限和视野盲区,更精准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此外,通过人机协同,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的标准也在不断演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据悉,六院于2016年9月成功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截至目前,六院已累计完成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1500余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约5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近千例。从现有病例的随访结果来看,机器人辅助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疗效已显现出优于传统手术的优越性。

国家骨科中心主任、六院骨科负责人张长青教授对此表示:“人机交互,相互学习,是未来骨科发展的趋势。机器人辅助一方面缩短了医生的学习周期,另一方面,临床需求驱动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提升。此次应用5G远程医疗技术,开展多中心同步手术,体现了六院骨科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放大‘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促进偏远地区协同发展。”

未来,上海市第六医院将积极借力“智慧骨科”,引领骨科手术向微创化、数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医院在智能骨科诊疗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将“六院经验”在更多基层医院复制推广,进一步提升全国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