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50%,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髓内钉固定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骨科医生普遍认为,使用长钉或短钉可以避免“短裤效应”,但对于长钉和短钉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
理论上,短髓内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避免扩髓,而长髓内钉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髓内钉置入过程中,测量长髓内钉长度的常规方法是测量导针插入的深度。然而,这种方法通常不太准确,如果出现长度偏差,更换髓内钉会导致更大的出血量、增加手术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如果能在术前评估所需髓内钉长度,则可以一次性达到置钉的目的,避免术中风险。
针对这一临床难题,国外学者利用髓内钉包装盒(Box)在术前透视下评估髓内钉的长度,简称“Box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分享如下:
首先将患者置于牵引床上,在牵引下常规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取出未开封的髓内钉(含包装盒),将包装盒置于患肢股骨上方:

近端位置参照物是在C臂透视机的辅助下,将髓内钉的近端对准股骨颈上方皮质,置于髓内钉进钉点的投影上。

近端位置满意后,维持近端位置,将C臂推向远端,进行X线透视,以获得膝关节真实的侧位图像。远端位置的参考点是股骨髁间窝。更换不同长度的髓内钉,以股骨髓内钉远端与股骨髁间窝的距离在髓内钉直径的1-3倍范围内为宜,即可确定合适的髓内钉长度。

此外,作者描述了两种可能表明髓内钉过长的影像学特征:
1.将髓内钉远端插入髌股关节面远1/3处(下图白线内侧)。
2.将髓内钉远端插入Blumensaat线形成的三角形内。

作者运用此方法测量了21例患者的髓内钉长度,准确率为95.2%。然而,此方法可能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当髓内钉插入软组织时,透视下可能会出现放大效应,这意味着实际使用的髓内钉长度可能需要比术前测量值略短。作者在肥胖患者中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建议对于重度肥胖患者,测量时应适度缩短髓内钉长度,或确保髓内钉远端与股骨髁间窝的距离在髓内钉直径的2-3倍以内。
在一些国家,髓内钉可能单独包装并预先消毒,但很多情况下,制造商会将不同长度的髓内钉混合在一起进行集体消毒。因此,在消毒前可能无法评估髓内钉的长度。不过,此过程可以在使用消毒巾后完成。
发布时间:202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