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症
1).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
2).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无法维持复位。
3).陈旧性骨折。
4).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科目前国内外
2.禁忌症
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
3. 外固定手术技术
1. 跨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体位及术前准备:
·臂丛神经麻醉
·仰卧位,患肢平放在床边的透明支架上
·将止血带绑在上臂的1/3处
·透视监视
手术技术
掌骨螺钉插入:
第一枚螺钉位于第二掌骨根部。在食指伸肌腱和第一掌骨背侧骨间肌之间做皮肤切口。用手术钳轻轻分离软组织。套管保护软组织,然后插入3毫米Schanz螺钉。螺钉
螺丝的方向与手掌平面成45°,也可以与手掌平面平行。
使用导板选择第二颗螺钉的位置。将第二颗 3 毫米螺钉拧入第二掌骨。
掌骨固定针直径不宜超过3mm,固定针位于近端1/3,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最远端螺钉可穿透三层皮质(第二掌骨及第三掌骨半皮质),这样,螺钉的长固定臂和大的固定扭矩增加了固定针的稳定性。
桡螺钉的放置:
在桡骨外侧缘,肱桡肌与桡侧腕伸肌之间,骨折线近端上3cm,距腕关节近端约10cm处作皮肤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骨面。注意保护在此区域走行的桡神经浅支。
在与掌骨螺钉同一平面上,在袖状保护软组织导板的引导下置入两枚3mm Schanz螺钉
·.骨折复位固定:
·.手法牵引复位,C臂X光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跨腕关节外固定难以完全恢复掌倾角,可联合Kapandji针辅助复位固定。
·对于桡骨茎突骨折患者,可采用桡骨茎突克氏针固定。
·.保持复位状态,连接外固定器,并将外固定器的旋转中心与腕关节的旋转中心置于同一轴线上。
·.前后位及侧位透视,检查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是否恢复,调整固定角度,直至骨折复位满意。
·.注意外固定器国产化牵引,造成掌骨螺钉处医源性骨折。
远端桡骨骨折合并远端桡尺关节(DRUJ)分离:
·大多数DRUJ可以在远端桡骨复位后自行复位。
·.若桡骨远端复位后DRUJ仍分离,则采用手法加压复位,并使用外支架外侧杆固定。
·或者使用克氏针在中立位或稍微旋后位穿透 DRUJ。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检查桡骨远端关节面(DRUJ)在前臂旋前、中立位及旋后位的稳定性。若存在不稳定性,可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修复TFCC韧带、或张力带原理固定尺骨茎突。
避免过度拉扯:
· 检查患者手指能否进行完全的屈伸运动而无明显紧张感;比较桡月关节间隙与腕中关节间隙。
·检查甲沟处皮肤是否过紧,如过紧,可作适当切口,避免感染。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手指,特别是手指掌指关节的屈伸,拇指的屈伸、外展。
2.用不跨关节的外固定器固定远端桡骨骨折: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前。
手术技术:
桡骨远端背侧放置克氏针的安全区域为:利斯特结节两侧、拇长伸肌腱两侧、趾总伸肌腱与小趾伸肌腱之间。
以同样的方式,将两颗 Schanz 螺钉放置在桡轴中,并用连杆连接。
通过安全区将两枚Schanz螺钉置入桡骨远端骨折块,一枚自桡侧,一枚自背侧,螺钉与骨折块之间呈60°~90°夹角,螺钉应托住对侧皮质,并注意桡侧置入的螺钉尖端不能穿过乙状切迹进入远尺桡关节。
使用弯曲的连杆将 Schanz 螺钉固定在远端桡骨处。
使用中间连杆将两处断裂的骨折块连接起来,注意不要暂时锁死卡盘。借助中间连杆,将远端骨折块复位。
非跨关节外固定器与跨关节外固定器的区别:
由于可置入多枚Schanz螺钉完成骨碎片的复位固定,因此非关节外固定器的手术适应症较跨关节外固定器更为广泛,除可用于关节外骨折外,还可用于第二至第三节骨折及部分关节内骨折。
跨关节外固定器将腕关节固定住,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而非跨关节外固定器则可以在术后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