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桡骨远端骨折:图文详解内固定手术技巧!

  1. 适应症

 

1).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

2).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无法维持复位。

3).陈旧性骨折。

4).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科目前国内外

 

  1. 禁忌症

不适合手术的老年患者。

 

  1. 内固定(掌侧入路)

常规术前准备。麻醉采用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

1.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架上。在前臂桡动脉与桡侧腕屈肌之间作一8cm切口,并延伸至腕横纹处。此切口可充分显露骨折部位,避免瘢痕挛缩。切口无需深入手掌(图1-36A)。

2).顺切口至腕桡侧屈肌腱鞘(图1-36B),打开腱鞘,切开深层前竹筋膜,显露拇长屈肌,用食指将拇长屈肌向尺侧抛出,部分游离拇长屈肌,肌腹充分显露至旋前方肌(图1-36C)。

 

3).沿桡骨桡侧向桡骨茎突作“L”形切口,暴露旋前方肌,用剥皮器将其从桡骨上剥离,暴露整个竹折线(图1-36D、图1-36E)。

 

4.从骨折线插入剥离器或小骨刀,以其为杠杆将骨折复位。将剥离器或小剪刀跨过骨折线插入至外侧骨皮质,以减轻远端骨折块的压缩并进行复位,并用手指压迫背侧骨折块,使背侧骨折块复位。

 

桡骨茎突骨折复位困难,因为肱桡肌的牵拉力较大。为了减轻牵拉力,可从桡骨远端推拿或分离肱桡肌。必要时,可用克氏针将远端骨折块暂时固定在近端骨折块上。

 

若尺骨茎突骨折移位,且远端桡尺关节不稳定,可经皮置入一至两根克氏针固定,经掌侧入路复位尺骨茎突。较小的骨折通常无需手法处理。若桡骨固定后远端桡尺关节仍不稳定,可切除茎突碎片,并用锚钉或丝线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边缘缝合于尺骨茎突。

5).借助牵引,利用关节囊及韧带松解嵌顿,复位骨折。骨折复位成功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确定掌侧钢板的置入位置,将螺钉旋入卵圆孔或滑孔内,以便于位置调整(图1-36F)。用2.5mm钻孔器钻至卵圆孔中心,置入3.5mm自攻螺钉。

图 1-36 切开皮肤(A);切开桡侧腕屈肌腱鞘(B);剥离部分屈肌腱,暴露旋前方肌(C);劈开旋前方肌,暴露桡骨(D);暴露骨折线(E);放置掌侧板并拧入第一枚螺钉(F)
6. 使用C臂透视检查确认钢板是否正确置入。如有必要,可向远端或近端推动钢板,以获得最佳的远端螺钉位置。

 

7).用2.0mm钻头在钢板远端钻孔,测量深度并旋入锁定螺钉。螺钉应比测量的距离短2mm,以防止螺钉穿透并突出背侧皮质。一般20-22mm螺钉即可,固定在桡骨茎突上的螺钉应更短。拧入远端螺钉后,再旋入剩余的近端螺钉。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技巧详解(图片及(1))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技巧详解(图片及(2))

由于螺钉角度设计,如果钢板放置得太靠近远端,螺钉会进入腕关节。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对关节软骨下骨进行切向切片,以评估其是否进入关节,然后按照说明调整钢板和/或螺钉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技巧详解(图片及(3))

(图1-37) 图1-37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固定 A.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前后侧位X线片,示远端向掌侧移位;B.术后骨折前后侧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腕关节间隙良好
8.用不可吸收缝线缝合旋前方肌。注意肌肉不会完全覆盖钢板,应覆盖远端,以尽量减少屈肌腱与钢板的接触。可采用将旋前方肌缝合至肱桡肌边缘,逐层关闭切口,必要时用石膏固定。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