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股骨颈骨折如何进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医生常见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损伤,由于股骨颈血运脆弱,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的发生率较高,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65岁以上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65岁以下患者可选择内固定手术,而对血流影响最严重的是囊下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头下骨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为严重,闭合复位内固定仍是股骨颈头下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良好的复位有利于稳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股骨头坏死。

下面结合一例典型的股骨颈头下骨折病例,讨论如何进行空心螺钉闭合移位内固定。

一、案件基本情况

患者信息:男性,45岁

主诉: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6小时。

病史:患者洗澡时摔倒,导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休息无法缓解,因X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入院,入院时神志清醒,精神差,主诉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未进食,伤后第二次未排便。

二、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专科检查)

T 36.8°C P87 次/分钟 R20 次/分钟 BP135/85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位被动,神志清楚,检查配合。皮肤色泽正常,有弹性,无水肿及皮疹,全身及局部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无压痛、肿块,毛发有光泽。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肿大,胸部对称,呼吸稍短,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叩诊心脏边界正常,心率87次/分,心律齐,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见异常,双肾无压痛。膈肌前后片未见检查,脊柱及上肢及右下肢无畸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中存在生理反射,未引发病理反射。

左髋部无明显肿胀,左腹股沟中点明显压痛,左下肢短缩外旋畸形,左下肢纵轴压痛(+),左髋关节功能障碍,左足五趾感觉及活动均OK,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三、辅助检查

X光片示:左股骨颈头下骨折,断端脱位。

其余生化检查、胸部X光、骨密度、下肢深静脉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外伤史,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发现左下肢短缩外旋畸形,腹股沟压痛明显,左下肢纵轴叩击痛(+),左髋关节功能障碍,结合X线片可明确诊断。股骨粗隆骨折也可出现髋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但通常局部肿胀明显,压痛点位于股骨粗隆,外旋角度较大,可与之相鉴别。

五、治疗

彻底检查后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术前片子如下

acsdv (1)
acsdv (2)

复位后患肢进行内旋牵引操作,患肢轻微外展,荧光透视显示复位良好

acsdv (3)

将克氏针沿股骨颈方向置于体表透视处,根据针尾位置作一小皮肤切口。

acsdv (4)

将导针沿克氏针方向插入股骨颈,与体表平行,保持前倾约15度,并进行荧光透视

acsdv (5)

使用与第一导针方向下侧平行的导向装置将第二导针插入股骨骨刺。

acsdv (6)

第三根针通过导向器与第一根针的背面平行插入。

acsdv (7)

使用蛙式荧光透视侧位图像,可以看到所有三个克氏针均位于股骨颈内

acsdv (8)

沿导针方向钻孔,测量深度后选择适当长度的空心钉沿导针旋入,建议先将空心钉旋入股骨棘,这样可以防止复位时丢失。

acsdv (9)

将另外两颗空心螺钉依次拧入,并透过

acsdv (11)

皮肤切口情况

acsdv (12)

术后复查片

acsdv (13)
acsdv (14)

结合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质量等因素,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效果肯定、操作简单易掌握、可动力加压、空心结构利于颅内减压、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概括

1 在透视下将克氏针置于体表,有利于确定进针点、方向及皮肤切口范围;

2 三枚克氏针应尽量平行、倒锯齿状、紧靠边缘,以利于骨折的稳定和后期的滑动压缩;

3 下方克氏针进针点应选择在股骨外侧嵴最突出处,保证针位于股骨颈中部,上方两枚克氏针的尖端可沿股骨外侧嵴最突出处前后滑动,以利于粘连;

4.克氏针不要一次性打入过深,避免刺穿关节面,钻头可沿骨折线钻入,一是防止钻穿股骨头,二是有利于空心钉加压;

5.空心螺钉拧进去差不多了再穿过一点,判断空心螺钉的长度是否准确,如果长度不是太远,尽量避免频繁更换螺钉,如果骨质疏松,更换的螺钉基本上就成了无效固定螺钉,对于患者的预后来说,有效固定螺钉的长度只是差一点点,比无效固定螺钉的长度要好得多!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