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髓内钉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内固定技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它广泛用于治疗长骨骨折、骨不连及其他相关损伤。该技术需要将髓内钉插入骨的中央管,以稳定骨折部位。简单来说,髓内钉是一种长结构,具有多个锁紧螺钉髓内钉两端均有孔,用于固定骨折的近端和远端。根据其结构,髓内钉可分为实心髓内钉、管状髓内钉和开口髓内钉,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患者。例如,实心髓内钉由于内部没有死腔,因此具有更好的抗感染能力。
哪些类型的骨折适合髓内钉治疗?
髓内钉髓内钉是治疗骨干骨折(尤其是股骨和胫骨骨折)的理想植入物。通过微创技术,髓内钉可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损伤。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具有以下优点: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CRIN)具有避免切开骨折部位、降低感染风险的优势。由于切口小,避免了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和骨折部位血运的损伤,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对于特定类型的近端骨折CRIN可以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使患者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在生物力学方面,其在承受轴向应力方面也比其他偏心固定方式更具优势;通过增加植入物与骨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好地防止术后内固定松动,更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
应用于胫骨:
如图所示,手术过程仅在胫骨结节上方作3-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小腿近远端不足1厘米的切口置入2-3枚锁定螺钉。相比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这堪称真正的微创技术。




应用于股骨:
1.股骨带锁髓内钉的交锁功能:
指其通过髓内钉的锁定机制抵抗旋转的能力。
2.带锁髓内钉的分类:
从功能上分:标准型带锁髓内钉和重建型带锁髓内钉;主要取决于髋关节到膝关节的应力传递,以及旋肌之间上下(5cm以内)的稳定性,若不稳定,则需重建髋关节应力传递。
按长度分:短型、近端型、加长型,选择髓内钉的长度主要依据骨折部位的高度。
2.1 标准交锁髓内钉
主要作用:稳定轴向应力。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不适用于转子下骨折)
2.2 重建交锁髓内钉
主要功能:髋部至股骨干的应力传递不稳定,需要重建此节段应力传递的稳定性。
适应症:1.股骨粗隆下骨折;2.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同侧双侧骨折)。
PFNA也是一种重建型髓内钉!
2.3 髓内钉远端锁定机构
髓内钉远端锁定机制因制造商而异。一般而言,股骨近端髓内钉采用单枚静态锁定螺钉,但对于股骨干骨折或延长髓内钉,常采用两枚或三枚静态锁定螺钉配合动态锁定来增强旋转稳定性。股骨和胫骨延长髓内钉均采用两枚锁定螺钉固定。


发布时间:2023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