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肱骨中远端骨折(例如“腕摔”引起的骨折)或肱骨骨髓炎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采用直接经肱骨后入路。该入路的主要风险是桡神经损伤。研究表明,肱骨后入路导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概率为 0% 至 10%,永久性桡神经损伤的概率为 0% 至 3%。
尽管桡神经安全性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大多数研究仍依赖于肱骨髁上区或肩胛骨等骨性解剖标志进行术中定位。然而,术中桡神经的定位仍然具有挑战性,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桡神经安全区图示。从桡神经平面到肱骨外髁的平均距离约为 12cm,安全区延伸至外髁上方 10cm。
对此,有研究者结合术中实际情况,测量了肱三头肌腱筋膜尖端与桡神经之间的距离,发现该距离相对恒定,对术中定位有较高的价值。肱三头肌腱长头走行近乎垂直,外侧头走行近乎弧形,两者交汇处即为肱三头肌腱筋膜尖端,在此尖端上方2.5cm处定位即可识别桡神经。
以肱三头肌腱筋膜的顶点为基准,向上移动约2.5cm即可找到桡神经。
一项平均6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相比传统探查方法需要16分钟,该定位方法将切开皮肤至暴露桡神经的时间缩短至6分钟,并成功避免了桡神经损伤。
肱骨中下段1/3骨折术中固定宏观图像。将两根可吸收缝线交叉置于肱三头肌腱筋膜顶点平面上方约2.5cm处,通过该交叉点进行探查,可以暴露桡神经和血管束。
上述距离确实与患者的身高、臂长有关,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身体比例略作调整。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