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桡骨远端孤立性“四面体”型骨折:特点及内固定策略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骨折在临床实践中,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大多数远端骨折,通过掌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桡骨远端骨折还有各种特殊类型,例如Barton骨折、Die-punch骨折、司机骨折等,每种骨折均需针对性治疗。国外学者在大样本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类型,即桡骨远端骨折涉及部分关节,骨碎片形成以“三角形”(四面体)为底面的圆锥结构,称为“四面体”型。

 隔离a1

“四面体”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概念:该型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在关节局部,涉及掌尺关节面和桡骨茎突关节面,呈横三角形。骨折线延伸至桡骨远端。

 

该骨折的独特性体现在桡骨掌尺侧骨碎片的独特特征上。一方面,这些掌尺侧骨碎片形成的月窝可作为支撑结构,防止腕骨掌侧脱位。失去该结构支撑会导致腕关节掌侧脱位。另一方面,作为远尺桡关节桡关节面的组成部分,将该骨碎片复位到其解剖位置是恢复远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前提。
下图为病例1:典型的“四面体”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隔离a2 隔离a3

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发现了七例此类骨折。关于手术指征,包括上图中病例1在内的三例,最初均为无移位骨折,最初选择了保守治疗。然而,在随访中,这三例均出现了骨折移位,随后接受了内固定手术。这表明此类骨折不稳定程度高,且再次移位的风险显著,因此有强烈的手术干预指征。

 

治疗方面,2例患者初始采用传统掌侧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腱(FCR)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1例固定失败,导致骨质移位。随后采用掌尺侧入路,行柱钢板特异性固定,进行中央柱翻修。发生固定失败后,后续5例患者均采用掌尺侧入路,分别采用2.0mm或2.4mm钢板固定。

 

隔离4 隔离a6 隔离a5

病例2:采用常规掌侧入路经桡侧腕屈肌肌腱(FCR)入路,行掌侧钢板固定。术后腕关节前脱位,提示固定失败。

 隔离a7

病例2采用掌尺入路,柱板复位,获得满意的内固定位置。

 

考虑到传统桡骨远端骨折板在固定这种特殊骨碎片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采用掌侧入路结合腕桡侧屈肌 (FCR) 可能导致显露不足。其次,掌侧锁定板螺钉尺寸较大,可能无法精确固定小骨碎片,并且可能会将螺钉插入骨碎片之间的缝隙,从而导致骨碎片移位。

 

因此,学者们建议采用2.0mm或2.4mm锁定钢板对中央柱骨块进行特异性固定,除支持钢板外,采用两枚螺钉固定骨块,并对钢板进行中和保护螺钉也是可替代的内固定选择。

隔离8 隔离9

在这种情况下,用两颗螺钉固定骨碎片后,插入钢板以保护螺钉。

综上所述,“四面体”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率低,初次X线平片误诊率较高。

2.不稳定风险高,保守治疗期间有再次移位的趋势。

3.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强度较弱,建议采用2.0mm或2.4mm锁定钢板进行特异性固定。

 

鉴于这些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对腕部症状明显但X光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CT扫描或定期复查。对于这类断裂,建议尽早进行手术干预并植入柱状专用板,以防止日后出现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