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1. 单极电3.三尖刀切开筋膜后再剥离骨膜下的肌肉,注意保护关节滑膜,同时不要切除棘突根部的韧带,以保持颈椎张力带的完整性;
2. 注意o 整体开门的逐渐增大,可用两把小铲刀先打开一侧椎板一小部分,再打开另一侧椎板,如此反复,逐渐打开至理想宽度(椎管扩大4mm),可最大程度避免开门侧完全骨折;
3. 打开时单侧咬断门,咬断开口处的黄韧带,可能导致静脉丛出血,此时不要惊慌,可以应用双极电凝止血,或者明胶海绵止血。
后路双开门颈椎手术最早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基本手术操作仍大同小异,相对更为便捷,且与后路双开门手术类似,治疗效果也相似,是脊柱外科医生经典的颈椎手术之一。
1.OPEN-DOOR扩张式颈椎椎板成形术
这篇文章来自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迈阿密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在具体的术式选择上,他们为大多数患者选择了C3至C7的开门手术,同时将同种异体肋骨支撑在开门部位,并辅以自体植入物,如下所述: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用Mayfield头架固定,用胶带将患者肩部下拉固定于手术床上,用1%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进行局部浸润后沿中线切开皮肤至筋膜,用一期电刀切开筋膜后从骨膜下剥离肌肉,注意保护关节滑膜,不要切除蝶骨根韧带,以保持颈椎张力带的完整性;进行上下显露。上下暴露范围达到C2椎板下部及T1椎板上部,用磨钻切除C2椎板下1/3及T1椎板上1/3,再用2mm板咬合钳清理黄韧带,暴露硬脊膜,用咬合钳咬合部分棘突,为植骨做准备。
接下来进行C3-C7开门,如上图所示,一般以症状重侧为开门侧,轻侧为铰链侧,开门或开槽部位在椎板与关节突交界处,开门侧双侧磨透皮质,铰链侧单层磨透皮质,开门采用火柴头磨头。
双侧磨透皮质后,需用椎板咬合钳清理开门侧的黄韧带,直至能清楚看到硬膜囊,然后用小刮刀将“门”撬开约8-16mm放入植入块,注意开门整体尺寸应逐渐增大,可用两把小刮刀先将一侧椎板少量打开,再打开另一侧,如此反复,逐渐将开门至理想宽度(椎管增宽4mm),这样可最大程度避免槽侧完全骨折。
无需外固定,骨块置入部位应有轻微的压应力,作者在临床上很少见到骨块掉入椎管内,最终植入的骨块从铰链侧棘突处移出的并发症。
2.OPEN-DOOR颈椎扩张椎板成形术
这篇来自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系的文章,其标题与前一篇文献几乎相同,只是英文单词的顺序有所变化,其操作方法和理念高度一致,体现了美国外科医生培训的统一性。
手术节段几乎全部为C3-7,以利于脊髓后移;保留蝶骨根韧带以利于颈椎稳定性;使用火柴头铣钻打开门,以尽量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并在C3、5和7放置骨块以支撑打开门。
图注:A,从 C2 底部到 T1 顶部暴露椎板。b,钻孔侧沟,一侧完全截骨,另一侧部分截骨。c,将椎板从 C3 提升到 C7 作为单个单元。d,放置同种异体骨间隔器。
图注:在 C3、C5 和 C7 侧沟钻孔后 (A) 以及放置同种异体肋骨间隔器后 (B) 的术中视图。
但其植骨材料除同种异体骨(图A)外,还有一种聚乳酸网制成的椎体自体骨移植物,如下图(图BC),在国内较少见。就开门宽度而言,目前认为理想的宽度为10-15mm,与上文的8-16mm略有不同。
进行椎板单门开门时,咬断开门部位的黄韧带,可能会造成静脉出血,此时不要惊慌,可以应用双极电凝止血或者明胶海绵止血。
3.颈椎椎板成形术
除了在门开口处支撑骨块外,本文还介绍了其他固定门开口的方法,例如系丝法和微板固定法,其中微板固定法目前在临床上更为常用,固定更牢固。
参考
1.伊丽莎白V,谢思RN,利维AD.O笔门扩张式颈椎椎板成形术[J]。 神经外科(suppl_1):suppl_1。
[PMID:17204878;https://www.ncbi.nlm./pubmed/17204878]
2.王明阳,Green BA. Open门颈椎管扩张椎板成形术[J]。神经外科(1):1。
[PMID:14683548;https://www.ncbi.nlm./pubmed/14683548]
3.Steinmetz MP,Resnick DK. Cer椎板成形术[J]。《脊柱杂志》,2006,6(6增刊):274S-281S。
[PMID:17097547;https://www.ncbi.nlm./pubmed/17097547]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