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手术技术 | 介绍一种暂时减少和维持外踝长度和旋转的技术。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弱,损伤后血供严重中断,愈合困难。因此,对于踝关节开放性损伤或软组织挫伤,无法立即进行内固定的患者,通常采用外固定框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固定进行暂时固定。待软组织情况改善后,再进行二期治疗。

 

外踝粉碎性骨折后,腓骨有缩短和旋转的趋势。若早期不予矫正,后期腓骨慢性缩短和旋转畸形的处理将更加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外踝骨折进行一期复位固定,旨在同时恢复长度和旋转功能。

外科技术 (1)

重点1:腓骨短缩及旋转的矫正。

腓骨/外踝的多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最常导致腓骨短缩和外旋畸形:

外科技术 (2)

▲ 腓骨缩短(A)和外旋(B)的图示。

 

用手指手动加压骨折端,通常可使外踝骨折复位。如直接加压不足以复位,可沿腓骨前缘或后缘作小切口,用复位钳钳住骨折端复位。

 外科技术 (3)

▲ 外踝外旋示意图(A)及用手指手动按压后复位示意图(B)。

外科技术 (4)

▲ 使用小切口和复位钳进行辅助复位的示意图。

 

重点二:维持复位。

外踝骨折复位后,将两根1.6毫米无螺纹克氏针经外踝远端骨折块置入,直接将外踝骨折块固定于胫骨,维持外踝的长度和旋转,防止在后续治疗中再次移位。

外科技术 (5) 外科技术 (6)

在第二阶段的最终固定过程中,可将克氏针穿过钢板上的孔洞穿出。钢板牢固固定后,取出克氏针,然后通过克氏针孔置入螺钉,以增强稳定性。

外科技术 (7)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