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手术技巧 | 三种显露“后踝”的手术入路

踝关节因旋转性或垂直性力量所致的骨折,例如Pilon骨折,常累及后踝。“后踝”的暴露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手术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改良后内侧入路。根据骨折类型、骨碎片形态等,可选择合适的入路。国外学者对三种入路对后踝暴露范围及踝关节血管神经束张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踝关节因旋转或垂直力作用而发生的骨折,例如Pilon骨折,常累及后踝。“后踝”的暴露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手术入路实现: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改良后内侧入路。根据骨折类型和骨碎片形态,可选择合适的入路。国外学者对后踝暴露范围及张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与这三种入路相关的踝关节血管束和神经束。

改良后内侧1 

1. 后内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从趾长屈肌和胫后血管之间进入。此入路可显露64%的后踝。此入路侧血管和神经束张力测得为21.5N(19.7-24.1)。

改良后内侧2 

▲后内侧入路(黄色箭头)。1. 胫后肌腱;2. 趾长屈肌腱;3. 胫后血管;4. 胫神经;5. 跟腱;6. 拇长屈肌腱。AB=5.5CM,后踝暴露范围(AB/AC)为64%。

 

2. 后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从腓骨长肌腱、短肌腱和拇长屈肌腱之间进入。此入路可显露40%的后踝。此入路侧血管神经束张力测得为16.8N(15.0-19.0)。

改良后内侧3 

▲后外侧入路(黄色箭头)。1. 胫后肌腱;2. 趾长屈肌腱;4. 胫后血管;4. 胫神经;5. 跟腱;6. 拇长屈肌腱;7. 腓骨短肌腱;8. 腓骨长肌腱;9. 小隐静脉;10. 腓总神经。AB=5.0CM,后踝暴露范围(BC/AB)为40%。

 

3.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从胫神经与拇长屈肌腱之间进入,可显露91%的后踝,测得此入路侧血管神经束张力为7.0N(6.2-7.9)。

改良后内侧4 

▲改良后内侧入路(黄色箭头)。1. 胫后肌腱;2. 趾长屈肌腱;3. 胫后血管;4. 胫神经;5. 拇长屈肌腱;6. 跟腱。AB=4.7CM,后踝暴露范围(BC/AB)为91%。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